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早期集束化干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23-12-12 10:27

  本研究在体动物水平建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模型,细胞水平建立氧糖剥夺/氧糖恢复(OGD/R)模型,从ROSC后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入手,观察复苏后心、脑、肾脏器功能变化,并以监测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及相应的干预为主要内容和手段。在复苏后心功能方面,检测心肌8-iso-prostaglandinF2α水平反映心肌脂质过氧化;检测线粒体功能、膜电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形态学等反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检测PDGFD/PDGFR-β信号表达,反映炎症水平及与复苏后心肌胶原增生的关系。进一步心脏保护方面,采用不同吸氧浓度,观察吸氧浓度与心肌8-iso-prostaglandinF2α表达及氧摄取率关系;予CORM-2释放CO,探讨CO对心肌线粒体呼吸和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PDGFR-β抑制剂,探讨其对心肌胶原形成的影响。在复苏后脑功能方面,检测ELISA、免疫荧光、蛋白芯片等反映炎症水平;检测线粒体功能、膜电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形态学等反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通过侧流暗场(sidestream dark-field,SDF)成像技术检测皮层微循环等反映脑损伤情况。进一步脑保护主要方面:首先,采用目标温度管理,观察亚低温对脑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观察亚低温与线粒体膜电位损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评估亚低温对大脑皮层微循环的影响。其次,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观察干细胞对脑组织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表达及脑功能的影响。在复苏后肾功能方面,统计尿量,检测NGAL,creatinine和ATPase活性等肾损伤标志物,检测凋亡指数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反映肾损伤。进一步肾保护方面,采用参附注射液观察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最后,通过比较心肺复苏ROSC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心肌损伤指标,即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评估 IMA在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通过采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对不同人群进行CPR培训,在复苏操作人群中证实复苏质量与预后的关联。本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地阐明了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探索了多脏器保护的“集束化”干预和治疗方法。

  本研究首次证实:

  (1)心肌8-iso-prostaglandinF2α水平与心脏舒张功能呈负相关,在CPR过程和ROSC早期予以中等吸氧浓度能减少心肌8-iso-prostaglandinF2α表达,改善氧摄取率和心功能并延长生存时间。

  (2)低温状态下的球结膜微循环能较好地反映大脑皮层微循环变化,且简易可行,临床上有潜在的重要监测价值。同时亚低温干预后,抑制脑组织促炎症因子释放,促进抗炎因子和神经再生调节因子生成,提出亚低温能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微循环。

  (3)VDAC3是线粒体外膜上的温度敏感蛋白,参与了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本研究证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亚低温通过加强神经细胞线粒体外膜VDAC3泛素化水平,从而减少VDAC3表达量,减轻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

  (4)ROSC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增加抗炎因子TSG-6转录和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促炎因子表达,从而修复大脑皮层缺血缺氧性损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