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乙肝高流行区流行规律及儿童乙肝免疫防控策略研究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21-05-12 11:27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于"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福建省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2006年、2014年)。1992年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调我省HBsAg携带率高达16.76%,1-4岁、5-9岁、10-14岁HBsAg携带率分别高达21.36%、24.23%、17.66%,而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极易发展成慢性感染者,是我省肝癌高发的主要原因。

  2.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高流行区急性乙肝发病影响因素、儿童乙型肝炎携带者发病影响因素、儿童乙肝免疫防控策略等开展研究,持续完善新生儿疫苗接种为主的儿童乙肝综合防控措施,提高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率,对降低我省人群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意义重大。

  3.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研究从2003年开始进行,2011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开展研究。15年来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免疫策略及相关研究,包括巩固常规免疫和开展青少年查漏补种;探索儿童乙型肝炎携带者发病影响因素、急性乙肝发病影响因素、接种率影响因素等。开展儿童及育龄期妇女乙肝流行规律调查,建立敏感的监测系统加强乙肝监测和实验室诊断的能力,用于评价工作的效果和指导工作的方向。

  完善了儿童乙肝防控策略,取得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等显著成效。首次揭示食用虾蟹等海鲜口腔出血情况可增加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危险,首次开展儿童乙型肝炎携带者进行1:2病例对照logistic研究。开展两次乙肝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有代表性掌握福建省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流行特征。

  4.创见与创新

  (1)开展接种率影响因素等研究,完善儿童乙肝防控策略。2003年免费为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2007-2010年我省开展了两次六轮的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共接种儿童4858713人,接种率达97.39%;2011年为阻断高病毒载量母婴传播,免费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提供1剂次100单位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13年儿童接种统一使用10ug乙肝疫苗。形成保持乙肝疫苗高及时接种率、高全程接种率的机制。乙肝纳入免疫规划以来,按照0-1-6程序保持以县为单位90%的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95%乙肝全程接种率。

  (2)精细化地开展急性乙肝发病影响因素研究。建立乙型肝炎监测系统,对新发乙型肝炎病例进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通过logistic条件分析首次提示在福建省乙肝高流行区食用虾蟹等海鲜口腔出血情况可增加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危险。在高流行区通过宣传、教育,提倡分餐制避免口腔出血,降低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

  (3)首次针对儿童乙型肝炎携带者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通过logistic条件分析提出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有效接种会降低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的风险,而家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或病人会增加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的风险。通过宣传、教育推进乙肝病毒携带者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形成保护屏障,降低儿童及人群携带乙肝的风险。

  (4)开展两次乙肝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有代表性掌握福建省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流行特征。

  (5)建立乙肝监测系统,开展抗-HBc IgM 1:1000检测,大大提高乙肝分类诊断准确性,揭示急性乙肝真实发病水平。乙肝监测试点前后6 个县报告急性乙肝发病率从31. 56 /10 万下降到7. 57 /10万,推进全省提高乙肝分类诊断准确性。

  (6)探讨高流行区育龄妇女乙肝流行规律研究,推广PVST(阳性母亲新生儿接种后血清检测),优化母婴阻断措施。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通过免疫、监测、研究、管理等综合策略措施,乙型肝炎防控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控制目标。 2014年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23%,比1992年的21.36%下降98.92%。 1-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超过二百万人。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小于1%。儿童峰不复存在。 基本免除1994年以后出生人群感染乙肝病毒成为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的风险。 有效遏制了病毒性肝炎的上升趋势。

  6.历年获奖情况:无

  7.成果简介要向社会公开: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