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各种原因所致的以中枢运动损伤和姿势异常为主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疾患,是儿童肢体致残的疾病之一,我国的发生率在1.8‰~4‰,且 0~3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针刺治疗脑瘫的取穴以头部及督脉上的穴位为主头针治疗脑瘫的疗效肯定,且报道较多。然而头针流派较多,临床选穴标准不一,不利于临床重复操作并进行推广。脑瘫患儿恐惧、害怕心理,每于针刺时哭闹,对针刺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在保证治疗疗效的情况下,减少腧穴的数量,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长强穴是督脉的起始穴又是络穴,别走任脉,为足少阴、少阳之会,此穴可激发督脉气血的运行,通调一身之阳气:又可通调肝肾,健脑益脾。本项目所选应用单穴为“长强穴”。项目组自2007年在吴强教授带领下,采用长强单穴治疗脑瘫患者200余例,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长强穴可改善脑瘫患者综合能力(总有效率95%)及睡眠状况(总有效率90%)。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脑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及便秘情况,长强穴可发挥其近治作用及远治作用,改善脑瘫患儿便秘及流涎症状,提出针刺治疗脑瘫的单穴效应。
脑瘫病情复杂,大脑受损范围较广,单纯运用某种疗法难以奏效,所以目前以综合性治疗方法较多。临床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瘫。西医的运动疗法已被公认为目前治疗脑瘫的有效手段,在我国与传统针灸疗法结合应用,成为脑瘫治疗的一个亮点。然而在二者的结合当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就目前对二者结合应用的研究现状而言,多停留在对针刺与运动疗法的综合应用疗效的观察 上(如对体针或头针与康复训练的结合),而对在综合治疗中采用不同疗法,因为先后次序应用的差异是否使两种治疗方法之间产生促进或拮抗的效应,在目前的各项研究中还鲜见相关报道。干预次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忽视。本项目方法应用的顺序先后,提出在针刺治疗脑瘫的过程中需注意“干预次序”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