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为运用新型分子标记技术解决中药材分子鉴定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中药鉴定是正确使用中药的关键问题,传统鉴定是对原植物的形态与显微特征等进行鉴定。但是中药材一旦经过干燥或加工,在实际运用中若要通过组织显微结构特征等传统方法进行准确鉴别存在一定难度。而利用化学成分的分析进行鉴定,也极为繁琐,很难判断是否混杂。分子生药学在分子水平研究生药的遗传背景、从遗传背景出发判断中药材之间的差异,为中药材的评价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参考依据。利用分子生物相关技术可建立高效、准确、规范化标准化的中药分子鉴定技术。对此,本项目主要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对中药进行鉴定。
当前中药分子鉴定面临一些关键问题:中药材与其伪品混杂比例的定量分析,中药材的品质优劣分析,动物药的物种杂交情况分析,中药材间相互混杂情况分析,中药材与其伪品的快速鉴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项目通过筛选合适的DNA条形码,并应用新型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问题进行系列研究,建立相关解决方法。在本项目中,应用了一系列分子生物技术,例如ISSR-PCR、RT-PCR、快速PCR、DNA指纹图谱、多位点特异PCR等,建立了草珊瑚、鱼腥草、杂交鹿茸等中药材的鉴定方法,并为其它中药材的分子鉴定提供理论指导以及技术运用。
针对中药材鉴定的一系列问题,本项目选择特定中药材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列研究,建立相关解决方法,具有以下成果: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草珊瑚等中药中混杂有毒伪品进行混杂比例的分子定量分析,应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草珊瑚等中药材的品质优劣的分子标记分析,应用新型分子标记进行鹿茸等动物药的物种杂交情况的分子标记分析,多位点特异性PCR进行草珊瑚等中药材间的相互混杂情况分析,应用快速PCR法进行快速鉴别鱼腥草等中药材与其伪品。本项目研究成果经扩大生产推向市场,已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本项目开发了一系列可用于中药材分子鉴定的技术,这些研究成果已被不同公司应用于中药材鉴定,例如河北林益堂药业、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承创堂中药有限公司、江苏江康药业有限公司、福建海诚药业有限公司、亳州市京皖中药饮片厂以及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等将对鱼腥草、绞股蓝与草珊瑚等中药材的分子鉴定技术应用于中药材生产中,对中药材混杂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并为以上公司其他中药材鉴定提供技术借鉴。
同时,通过两项授权专利,本项目为以上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得到进一步应用,科研成果与价值受到多方认可。
针对本项目,于国内外期刊中共发表14篇文献,申请5项相关专利,其中已授权2项,其中一篇文章被2015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收录。该系列研究相当于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水平,其中首次建立方法对中药进行相互混杂的分子定量分析及动物药材的物种杂交分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