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淋巴转移分子机制及相关因子对胆囊癌预后的预测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19-03-15 17:07

  一、课题来源、背景与研究目的
本项目在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9Y0021)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81272373)资助下完成。原发性胆囊癌早期即可发生淋巴转移。肿瘤的淋巴转移与淋巴管生成增加及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能力增强密切相关。VEGF-C和VEGF-D具有促进淋巴管生成的作用,CCR7是细胞膜上的趋化因子受体,可促进癌细胞靶向性转移。推测VEGF-C和VEGF-D可能通过增强胆囊癌淋巴管的生成及胆囊癌细胞的侵袭性、CCR7通过增强胆囊癌细胞侵袭淋巴管的作用,共同促进胆囊癌淋巴转移。胆囊癌组织高表达的TNF-α 可能起到了诱导VEGF-C、VEGF-D和CCR7表达的作用。本项目以此为切入点研究胆囊癌淋巴转移分子机制,旨在为胆囊癌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靶分子。
二、主要论点与依据
(一)VEGF-C、VEGF-D以及CCR7在胆囊癌淋巴管生成、胆囊癌细胞侵袭及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对人胆囊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胆囊癌组织VEGF-C/ VEGF-D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胆囊癌组织 CCR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CR7表达与胆囊癌AJCC分期及淋巴转移正相关。侵袭实验证明VEGF-C和VEGF-D可增强胆囊癌细胞的侵袭性;CCR7促进胆囊癌细胞定向侵袭迁移至人类淋巴管内皮细胞(HDLECs)。裸鼠实验进一步证实:VEGF-C和VEGF-D通过增加淋巴管的密度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CCR7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二)TNF-α在胆囊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诱导VEGF-C/D和CCR7表达机制
胆囊癌胆汁TNF-α浓度增高,且与VEGF-C、VEGF-D和CCR7的表达、以及胆囊癌组织的淋巴管密度正相关。TNF-α诱导胆囊癌NOZ细胞表达VEGF-C、VEGF-D和CCR7,并通过VEGF-C、VEGF-D促进淋巴管形成,通过CCR7促进NOZ细胞定向侵袭迁移至HDLECs 细胞。裸鼠实验证实TNF-α通过VEGF-C、VEGF-D促进裸鼠胆囊癌原位移植瘤组织的微淋巴管生成,并通过上调CCR7表达共同促进淋巴结转移。
经定点突变等实验证实VEGF-C启动子NF-κB的结合位点、VEGF-D启动子AP-1的2个结合位点、CCR7启动子的AP-1结合位点。细胞实验证明存在TNF-α-NF-κB-VEGF-C、TNF-α-ERK1/2-AP-1-VEGF-D、TNF-α-ERK1/2-AP-1-CCR7和TNF-α-JNK-AP-1-CCR7通路。
(三)血清VEGF-C和VEGF-D检测对胆囊癌淋巴转移和预后预测的价值
采用ELISA 检测胆囊癌患者血清 VEGF-C和VEGF-D 量, 结果显示:胆囊癌患者血清VEGF-C和VEGF-D的浓度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患者生存时间负相关,胆囊癌患者血清VEGF-C和VEGF-D检测可用于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三、本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
1. 首次证实胆囊癌高表达的炎症因子TNF-α、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和VEGF-D及趋化因子受体CCR7,可促进胆囊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侵袭,从而促进淋巴转移,为胆囊癌淋巴转移的治疗提供了靶点。
2.首次证实在胆囊癌中存在TNF-α-NF-κB-VEGF-C、TNF-α-ERK1/2-AP-1-VEGF-D、TNF-α-ERK1/2-AP-1-CCR7和TNF-α-JNK-AP-1-CCR7信号通路,胆囊癌胆汁中高表达的TNF-α通过NF-κB增强VEGF-C启动子活性而上调 VEGF-C表达,TNF-α通过AP-1增强VEGF-D启动子活性和CCR7启动子活性而上调VEGF-D和CCR7表达。
3.首次阐明VEGF-C基因启动子上转录因子NF-κB的新结合位点和VEGF-D基因启动子上转录因子AP-1的2个新结合位点。TNF-α可以增强转录因子与VEGF-C、和VEGF-D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4.首次证实胆囊癌患者血清VEGF-C和VEGF-D的浓度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患者生存时间负相关,血清VEGF-C和VEGF-D检测可用于预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四、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本成果发表相关论文13篇,其中11篇发表于SCI源期刊,引用次数达145次,其中1区和2区SCI源期刊引用分别为8篇和43篇,具有很好社会效应和应用前景。胆囊癌患者外周血或胆囊癌组织 VEGF-C和/或VEGF-D量的检测,可用于对胆囊癌淋巴转移的风险和预后进行预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效果获得肯定。
五、历年获奖情况
分别于1993、2000、2004年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叁等奖,项目为“肝胆管病理改变与急慢性胆管炎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粘液糖蛋白成石作用研究”和“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