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调控促进术后康复的机制与临床策略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19-01-03 09:59

  自2006年起,项目组在多个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下,围绕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领域的三个热点问题"交感神经兴奋与心脑血管事件"、"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和"应激与神经创伤",率先提出将上胸段硬膜外阻滞、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以及局部或全身使用甲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乳果糖、缺血预处理/后处理等生物调控媒介作为围术期调节交感神经、控制应激的新策略,明显改善并维护患者的心、脑功能,减轻脊髓等神经功能损伤,缓解术后疼痛,最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主要技术成果包括:1、完成"上胸段硬膜外阻滞→交感神经调控→改善心血管病患者术后心脏功能、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技术创新。2、完成"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交感神经调控→辅助镇痛、改善危重患者术后脑功能"的技术创新。3、完成"多种生物调控媒介→应激调控→围术期脊髓保护"的技术创新。4、研制罗哌卡因纳米粒缓释系统、缓冲式硬膜外穿刺针、黏贴式微型皮下注射装置及甲烷饱和生理盐水的制备方法,确保局麻药上胸段硬膜外阻滞、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甲烷等方式调控交感神经、控制应激的靶向性、安全性、持续性及持久性,以提升其技术效能。本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已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等13家国内和省内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推广应用,效果显著,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科研论文67篇,其中SCI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18.285分,其中2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5分。受邀在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中青年学术论坛等国内专业会议作主题演讲和学术交流10余次,研究成果获全国、区域及省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9次,多次受邀在国内麻醉学术交流平台--新青年麻醉论坛宣讲围术期交感神经调控策略的新进展。培养福建医科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研究生13名,培养中青年医师23名。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