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失眠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成果转化处、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时间:2017-11-08 15:49

  一、所属学科领域:

    本研究项目属于失眠中医治疗领域。

 

  本研究成果来源于5个计划项目资助:①“基于中医阴阳寤寐学说的失眠/多睡与睡眠物质及GABAB受体的相关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81173149 ) ②“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研究”(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2012-1-33) ③“更年安神方对围绝经期大鼠下丘脑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教育厅项目JB13091) ④ “松郁阴虚方配合五行音乐电疗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自主选题2012fjzyyk-3)。 ⑤“穴位敷贴配合助眠仪治疗失眠的应用研究”(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所专项项目2011R1038-6)均在计划时间内按时完成,经专家审阅同意通过验收。

  二、主要内容:

  1、总体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失眠人群增多了。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出现失眠问题。围绝经期妇女的失眠发生率比绝经前明显增加,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的失眠发生率较高,约占30 %~60 %。女性到了围绝经期,除了生理上由生育期转为非生育期,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外,还存在着人到中年的工作、家庭等众多烦恼因素的干扰,为多事之期、多病之期,自然失眠多发,并且大多数症状类同,出现烘热、多汗、失眠、烦躁四大症状。严重影响她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因此,探索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病证结合的辨证论治规范化体系很有意义。

  本课题组基于失眠专科的临床实际,探索围绝经期失眠症(Menopausal Insomnia,MI)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病、证、症、候为取向,对MT的各种症状以及证与候,或从整体调节入手,或从局部问题入手,病证结合,方证相应,不断拓展辨证论治的内涵,建立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病证结合的辨证论治规范化体系,提高临床疗效。

  2、技术方案及创新结果

  创新1: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中医辨证规范化提供依据。487例MI患者聚类因子分析结果提示精神不振、晨起思睡、神疲乏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是MI患者共有的“病情因子”;肾虚肝郁、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胆气虚、心脾两虚6个“证候因子”对证型分类具有鉴别意义。

  创新点2:更年安神方对于围绝经期睡眠的调节可能与调节血清 TNF—Ot的含量有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围绝经期大鼠经中药更年安神方治疗后,下丘脑ER水平有所增多。

  创新点3:首次形成了围绝经期失眠病症结合的临床诊疗方案,首次建立了围绝经期失眠症病症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依据病症结合的理念构建的临床诊疗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围绝经期失眠诊断;2、治疗方案:更年安神方、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针灸疗法、穴位贴敷。3、疗效评价标准:对“失眠病”公认西医疗效评定标准;中医疗效评价疗效指标包括疗效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症状量表等)以及安全指标(常规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

  三、创新点:

  1、研究成果为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辨证标准提供依据。

  2、研究成果首次建立了围绝经期失眠较为系统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3、研究成果首次建立了围绝经期失眠病症结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4、研究成果揭示更年安神方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ER水平发挥雌激素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更年安神方作用机理提供方向。

  四、推广应用情况:

  自2011年起,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诊疗方案已在5家医院(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实践证实,本项目研究成果用于指导解决临床实际,疗效显著,可操作性强,对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亦可广泛向省市级中医院和基层卫生院所推广应用,所需条件一般医院可以满足,对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五、社会效益:

  围绝经期妇女中,失眠的发病率高达60%,是患者最为关注的病症,同时伴随其他诸多症状,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本研究成果为围绝经期失眠症中医辨证规范化提供依据,同时依据“病-证-效”一体的病症结合证治体系所制定的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围绝经期失眠中医的研究与临床治疗,以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科学发现和社会效益双重意义,也将带来巨大的健康安全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