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无机材料高端论坛
——第十七次鼓岭科学会议综述
面对传统化石能源造成的全球环境污染和未来枯竭的困境,寻找新型的能源材料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和产业变革创新发展的动力,亦将推动能源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为进一步探讨新能源无机材料前沿研究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国新能源无机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福建实际,为我省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提供科学决策建议,推动福建能源发展,2016年12月26日,由省科技厅主办、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和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以“新能源无机材料高端研讨”为主题的十七次鼓岭科学会议在福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涛、洪茂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荣处长、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曹荣所长、福建省科技厅周世举副厅长以及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国内无机材料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所长助理、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国聪研究员主持。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科技大学姜建壮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开大学伯苓学院院长程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
一、要继续重视和加强新能源材料的基础研究工作。新能源材料的功能起源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然而至今,性能—结构的关系规律基础研究工作仍然是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前沿科学问题。因此,必须开展功能导向的结构设计和结构导向的精准合成,重点开展揭示决定材料性能的关键功能基元及构效关系、探索功能基元模块化组装的普遍合成规律等方面基础研究,解决新能源材料的特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关键科学问题,实现功能导向新能源材料精准合成创造的最终目标。需要通过分子团簇模拟酶催化过程,实现N2、CO2等小分子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活化;同时,深入研究团簇结构,发现新的成键及电子转移规律;针对碳基小分子高效转化,研制新型催化材料,构建高效、廉价及太阳光驱动的催化体系;从原子、分子水平揭示材料具有特异性能的结构化学本质,揭示特定功能新能源材料的结构设计规律,建立材料结构与物理、化学、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发展高效催化与能源优化利用的新材料提供创新源泉。
二、大力开展能源存储和转化新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具有存储和转化功能的新能源材料开发是实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关键。有效发展动力电池技术是各国技术竞争极为激烈的一个前沿应用领域。近二十年来,各个国家都在加强对动力电池的研究。中国虽然在进步,但是与日本和美国仍然有较大差距,有很多关键专利技术被日美国家垄断。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已被列为专项技术,“重点研究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及关键技术,发展高效能转换与储能材料体系”已被列为前沿技术。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作为新材料技术发展的重点。动力电池新能源材料产业在福建省蓬勃发展,已有多家实力深厚的能源电池相关企业,如飞毛腿、厦门金龙、厦门钨业、优科能源、南平南孚及宁德新能源,以及生产电解液添加剂的福建创鑫等,其中仅宁德新能源年产值就将超过200亿元。福建省的电容器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有活性炭生产企业福建邵武鑫森碳业,有电容器生产企业国光电子、厦门法拉电子、昱电(厦门)电子和智新电子等。另外福建省的东南汽车和厦门大小金龙汽车企业,也为动力电池材料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立足福建省已有的产业发展基础,面向新能源及绿色能源的国家需求,以电化学为手段,从能源存储和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出发,探索电化学与能源材料的新技术、新原理和新方法,以化学和能源材料为研究核心,重点开展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石墨烯新能源材料、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材料和汽车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研究,在动力电池新材料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和工程产业化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工作,并实现成果技术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三、发挥区域优势,协同创新。福建省具有先天的对台区域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以厚植两岸共同利益,打造两岸命运共同体,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经济条件;福建要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中先行先试。新能源材料技术及产业是一个经济体的基础性的与关键性的产业与技术,也是两岸各自规划的战略新兴产业。可以联合福建省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单元,加强两岸政、产、学、研、用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大力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新能源材料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通过引进成果等多种方式促进“产学研用”的广泛结合,建设两岸具有网络结构的多向合作平台,打造海西及大陆新能源材料技术及产业高地,促进两岸能源材料技术及产业合作以致融合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