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疾病和脑科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福建省科技厅 时间:2020-01-07 17:49
  

   为推动我国脑科学领域的进步,积极响应中国脑计划的开展,促进临床医生与科学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20191214日至15日,由福建省科技厅、福建医科大学主办,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30次鼓岭科学会议在福州召开。此次会议围绕卒中与遗传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这个主题,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蒲慕明院士以及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主题报告。参会的30余名省内外专家就脑卒中的遗传机制、脑结构与脑功能、认知与退行性病、神经遗传病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与研究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脑疾病和脑科学的现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遗传病等脑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妨碍人口素质提升、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头号公敌”。据估计,脑疾病的发生已经超过所有系统疾病的1/3,而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遗传性是最具特征性的三大类脑疾病。 

  中国脑卒中有五高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我国脑卒中患者超过1200万,脑卒中是发病最急、致残最快的脑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国人卒中终生风险始终高居全球首位。以阿尔茨海默病(AD)及帕金森病(PD)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的最常见慢性脑疾病,大脑特定脑区神经元退行性坏死和神经环路的渐进性破坏导致脑功能性损伤。截至2019 年,中国有1000多万AD患者,是全球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每年用于AD的费用甚至已经超越心脏病、肿瘤或脑卒中的费用,给全球带来了繁重的经济负担。而在人类万余种单基因遗传病中,神经遗传病约占1/3。神经遗传病不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患者、各种组织器官,更可以通过代间传递的特性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危害严峻而深远。 

  当前,对于这些脑疾病的认识不足、诊疗手段有限。脑疾病与脑科学问题已经成为是理解人类自身的“终极疆域”,在全球范围该领域的发展已被提升至战略高度,一方面是认识疾病、保障健康的强烈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是国际研究发展的迅猛态势的需要,推动脑科学研究以及脑疾病临床转化迫在眉睫。 

  二、脑疾病和脑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快速发展,但对于脑疾病的认识依然存在机制阐述不明、早期诊断困难、有效治疗手段有限、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转化效率低下等方面问题。(1)脑结构与神经网络的复杂性,为阐明脑卒中、神经变性病、神经遗传病等脑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带来更多挑战。(2)脑疾病的遗传病因认识不足,极易漏诊;慢性脑疾病起病隐匿,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3)由于现有细胞、动物模型仍精确模拟人类脑疾病的表型,因此基于体外试验的基础研究发现常常难以解释疾病现象;当涉及高级认知功能损伤时,这种困局尤为突出。(4)现有治疗策略难以逆转神经系统的缺血坏死与退行性改变,亟需调整策略,以打破新药研发屡屡失败的困局。(5)多数神经遗传病面临无药可治的困境,亟需靶向基因探索高效治疗新策略。(6)脑科学研究人员与临床医生对于脑疾病的理解、诊治需求存在认识差异,很可能是基础研究难以衔接临床、转化效率不足的重要根源问题。 

  三、会议共识与专家建议 

  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间,是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关键时期,应当抓住机遇、理清思路、优势整合,加强基础与临床对话,以实践需求驱动研究、以思维碰撞激发创新,高效利用中国的人口资源与遗传资源,加速推动脑科学的发展,提高对脑疾病的认知水平与诊疗能力。   

  1.基于标准统一、规范管理的大型脑卒中队列,绘制中国人群脑卒中的遗传图谱。基于遗传背景差异开展脑卒中预后及疗效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卒中发生的遗传机制、更精准制定适宜治疗方案,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潜在靶点。 

  2.加快单基因脑卒中新致病基因的发现速度,进一步扩大遗传性卒中疾病谱。深入探索致病基因的作用机制,拓展对脑卒中病因的更全面认识,丰富对卒中发生机制的阐述。 

  3.拓宽对基因突变致病模式的理解:除了经典的外显子区突变致病以外,应该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内含子区、基因间区、非翻译区、线粒体基因的各种非常规突变,如甲基化改变、动态突变、结构变异以及体细胞突变等。 

  4.以效果为导向、以改变表型为目标,转变新药研发思路。靶向发病机制,“老药新用”,尝试开发已上市药物的临床新用途,大大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推动临床转化进入快车道。 创新遗传技术,靶向基因修饰,将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基因增补技术以及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临床转化,改变遗传性疾病治疗模式。近期该领域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反义寡核苷酸技术临床用药已在国内外正式获批上市。 

  5.强调建立脑疾病的标准化非人灵长类模型的重要性,可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表型,有助于弥合体外实验与人体疾病之间的巨大鸿沟,为深入脑科学研究提供高效的研究工具,加快提升人们对脑疾病的认识与理解,助力新药研发。 

  6.转变观念,优选项目,探索脑疾病与脑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形成良性循环,助力临床转化。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脑疾病与脑科学的研究资助力度,集中力量、统筹管理,提高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率。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