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演讲专家
来源:科技厅 时间:2018-12-28 17:24

庄松林,江苏省溧阳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79年赴美访问研究,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共享得中青年专家,1985年、198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获第一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199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获优秀突出贡献回国人员荣誉证书。他是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华太极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泉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廖廷俤,牛津大学光电子学博士,福建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泉州师范学院教授, 2012年入选第七批国家千人计划。领衔组建了泉州师范学院光子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工作,在光学工程学科团队建设、研究方向布局与实验室建设、组织国家项目,省级项目与横向项目的申报等工作取得了预期的目标,为泉州师院的应用转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泉州的产业升级与转型服务。

  陈鼎国,博士,于1991年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在美国任职期间从事光学材料开发,薄膜光学器件设计,及通讯化合物半导体及无线通讯滤波器件制作工艺的开发与量产。2004年应聘回台湾后在统宝光电,领导其研发团队从事各种中小行动显示器相关技术的开发及产品设计与制造。获评为第13期国家千人特聘专家。

王亮,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第四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半导体光电芯片及器件专家。

张震,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精密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实验室负责人,兼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TC240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机电一体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鲁棒控制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精密/超精密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及在先进制造装备(如超快激光)和科学仪器中的应用。

闫鹏,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现任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机电研究所所长,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担任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TC240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青年通讯专家,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 (Senior Member, IEEE),美国数学学会, 数学评论评论员 (Invited Reviewer, AMS MathReview)

崔旭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任材料交叉科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9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四川省百人计划

曾华凌,博士,于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2011年在香港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物理从事研究助理教授工作,于2015年入选第六批“青年千人计划”,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为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主要从事凝聚态实验物理及量子传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詹其文,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美国代顿大学电子光学系终身制教授(2012年),创立代顿大学纳米电子光学实验室(Nano Electro-Optics Laboratories)并担任代顿大学Fraunhofer中心主任,现任上海理工大学纳米光子学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光场调控及其与微纳结构相互作用,纳米光子学,生物光子学,超分辨成像及纳米结构表征等。 担任美国光学学会《Optica》副主编,自然出版集团《Scientific Reports 编委,自然-施普林格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编委

陈向飞,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光源”学术带头人,南京大学江北新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的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和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高级会员。20132014年度 IEEE光子学会联合评奖委员会委员。

蒲继雄,华侨大学教授,博士,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桐江学者特聘教授,泉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

许立新,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聚合物光纤制备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系统与集成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光学学会光电子专业委员会主任,新型显示协同创新PI科学家。

施跃春,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光电子集成芯片、高速光通讯与光传感等领域的研究。

陈智浩博士,泉州师范学院物理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纤激光器与传感器,包括可穿戴光电传感器和光学个人身份识别等。美国IEEE高级会员,福建省光学学会副秘书长。

张琼,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第XX研究所顾问,水下测控技术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XX研究员。曾任马航搜救小组专家、原XX国防科研预先研究专业组副组长两届(10年)。2012年度辽宁省劳动模范,大连市第一届领军人才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海图水声工程师、项目负责人。

李茂忠,主要从事红外光学系统、红外超精密制造技术、红外光学材料等研发工作。兼任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际合作评审专家、云南省光学学会理事、云南省锗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军工安防专委会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黄衍堂,博士,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从事学科为光学工程,专业方向为光学微腔光子学,光纤传感技术,光纤通信器件,光电技术应用。

曾体贤,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凝聚态物理博士后,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

姚文生,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 副院长,北京协同创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协同创新园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良,东莞中科蓝海智能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智能视觉领域权威专家;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产业联盟执行总经理、术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常务副总裁;宁波摩米创新工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产业官;原“863”计划——“光纤拉曼放大器”课题组成员;中核集团核燃料元件光电检测顾问专家;东莞市机械工业管协会副会长;东莞市LED行业协会顾问专家。20185月荣获国家科技部所颁发的“中国自主创新.创新人物奖”。

焦尚才,北京海普瑞森超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副总 ,高级工程师,16年超精密装备研发经验,10年团队建设经历,10年营销管理经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