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鼓岭科学会议 > 历次会议 > 第十四次会议 > 会议综述

融合“生态•绿色•健康” 构建大武夷生态产业圈

发布时间:2018-04-13 14:54    来源:政策处   字体显示:   默认   阅读:{{ pvCount }} 次

   为推进福建生态省的建设和武夷新区生态产业发展,致力于服务区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保护,为我省进一步发展生态产业提供科学咨询建议,2016625日,由省科技厅主办,武夷学院、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以“融合‘生态·绿色·健康’,构建大武夷生态产业圈”为主题的第十四次鼓岭科学会议在武夷学院召开。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杜民主持会议,厦门大学尹应武教授、中科院城环所于昌平教授、台湾中央大学黄雪莉教授等专家作了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40多位代表分别从生态保护与环境健康效应、生物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生态健康与安全三个方面对大武夷生态产业圈建设的新路径开展讨论,对构建大武夷生态圈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发展生态产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复杂,不仅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加,而且交互作用形式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污染物,新兴污染物如塑化剂等的出现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并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导致肺癌、胃肠癌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同时,在中国经济转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生态健康的刚性需求提高,生态产业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经济增长点。 

  生态产业,是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应用生态工程方法所建立的高效产业体系。它包含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等,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三代产业。生态产业遵循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发展模式,通过“绿色技术”来实现,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系统相协调的新型的现代技术系统,包括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污染治理技术、资源回收及利用技术等。其中,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构建生态健康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是生态产业研究的热点。而我国基于生态修复和生态养生的研究却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生态产业的发展需求。 

  结合生态养生机理,利用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围绕生态与环境保护、人类生存与健康领域关注问题,融合生态学、环境科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及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重点开展生态保护与环境区域效应研究、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和智慧医疗研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对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武夷生态圈开展生态产业研究大有可为 

  福建省跨越中、南两个亚热带,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多样。这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半数以上蕴藏于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和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1个关键地区之一,被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同时又是国内唯一的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南中国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证。以武夷山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系统地开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产业等方面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福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大武夷生态产业发展,提出依托闽北生物多样性优势,实施人才战略,加强闽台合作,构筑具有国际水平的生态产业技术开发平台,以生物医药、生态养生等产业为重点,力争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生态产业基地。 

  目前,以武夷山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研究,大都采用传统的手段,缺乏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对于生物多样性时空变化模式、生态保护与环境效应、生态资源保护及利用、生态产业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亟待加强。为正确评估武夷山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对生态产业发展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汇聚多学科的资源、联合攻关,开展生态养生机理基础研究,并结合生态养生机理,应用生物技术,开展生态、绿色、健康关键技术研发,开展生态环境区域效应研究、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研究,从而构建健康生态环境,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产业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三、会议共识与专家建议 

  经过深入交流、讨论,与会专家达成如下共识: 

  (一)构建竹生态产业,发展生物基产业链。闽北是福建材林的主产区,现有竹林面积609.4万亩,约占全国的1/10,全省的1/2,但在竹材加工利用领域仍处于低集约化、低水平的资源开发状态。大部分企业工艺技术落后、原料利用率和产品的附加值低,竹材加工利用率仅35%-40%,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产业高层次人才集聚能力不足,导致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强,成为制约闽北竹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竹生态产业,发展生物基产业链,通过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构建竹制浆造纸、生产竹纤维板、竹型材、生物基原料及生态肥料的生态产业体系,为大武夷打造千亿级竹产业提供发展方向。 

  (二)探索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新技术。从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统一的有机整体着眼,以原有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加强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动态监测,重点研究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协同效应,探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循环规律,揭示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的毒害作用,筛选生物修复素材,研究污染修复技术,为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三)开发生态产业新资源。根据大武夷生态圈的植物资源特点和生物产业发展需要,本着重点突破、求强图特的原则,走产学研结合道路,遴选重要特色植物种类,开展种质发掘与加工利用、森林生态与遗传保护、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为维护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推动特色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四)发挥生态优势,加强研究交流,建设国际化研究平台。充分利用大武夷的生态优势和武夷山的“双世遗”品牌效应,坚持“一流”、“开放”和“共享”建设理念,发挥“伞心”和“辐射”功能,联合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加强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和国际生态健康研究的互动交流。通过组织召开国际性学术研讨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逐步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研究平台,成功打造大武夷的生态品牌。 

附件下载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