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鼓岭科学会议 > 历次会议 > 第三次会议 > 主题演讲专家

主题演讲专家简介

发布时间:2016-10-14 11:33    字体显示:   默认   阅读:{{ pvCount }} 次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1974年8月出生于俄罗斯,毕业于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其后于荷兰的内梅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诺沃肖洛夫教授随他的博士导师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一起到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研究工作。2004年,诺沃肖洛夫教授于曼彻斯特大学因分离石墨烯的研究而享负盛名,同时他也是凝聚态物理学、微观物理学和纳米技术方面的专家,发表逾180篇学术论文。2010年,他因石墨烯方面的成就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自1973年以来最年轻的物理学奖得主。 

诺沃肖洛夫教授屡获殊荣,目前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名誉物理学教授和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RS),并在2012年英国新年授勋上获封为爵士。 

刘忠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1993年),长江学者(1999年),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纳米科技岗位”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以及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表界面纳米工程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等职。兼任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通报”副主编、以及Nanotechnology、J.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J. Photochem. Photobiol.(C) Photochem. Rev.、Chemistry__ An Asian Journal、“微纳电子技术”、“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纳米科技”、“电化学”等杂志编委。英国物理学会高级会员、美国科学振兴会(AAAS)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 

杨金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起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主任。2009年起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2011年增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在单分子化学物理领域取得若干重要研究成果,如首次确定C60在Si(111)7x7表面上的吸附取向(发表在Phys.Rev.Lett.上,美国物理学会物理新闻图片网新闻,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 获得首张具有化学键分辨率的能够展示C60笼状结构的C60单分子STM图象(发表在2001年的Nature上,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首次实现单分子自旋态控制(发表在2005年的Science上,2005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之一和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傅强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连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仿生能源材料与系统研究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和界面催化,即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理解多相催化过程,探讨多相催化中的微观反应机制以及对催化反应的调控,实现定向合成新型高效纳米催化体系,应用于重要的能源和环境过程。1999年获首届中国科学院奖学金;2000年获德国马普奖学金;2008年获首届中科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学者奖;2011年获辽宁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附件下载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