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庆元山红旗永不倒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1-06-28 09:22

  庆元山是浦城东北部山区的概称,包括管厝、忠信、富岭三个乡镇和与浦城毗邻的浙江龙泉、遂昌、江山等县交界山区。这一带山高林密,地势复杂险要,方圆650多平方公里。

  在绿水青山间,矗立着一座两层建筑,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楼前迎风飘扬。正门上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赫然在目。它,就是福建省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记录着这片红土地上的峥嵘岁月。

  粟裕率挺进师创建游击根据地

  1934年7月初,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中央苏区的东部出发,向闽浙赣皖诸省国民党统治区后方挺进,宣传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牵制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围剿”。9月4日凌晨,先遣队到达浦城县庆元村东坑桥、灯盏坪一带,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财物,不进民舍休息,深受群众拥戴。

  后来,先遣队一路转战。1935年1月中旬,部队在向闽浙赣根据地转移时,遭遇敌人伏击,仅350余人在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突围。

  1935年2月,中革军委决定以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被任命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挺进师受命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打通与闽东北的联系,打击、吸引和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

  同年3月下旬,粟裕率挺进师到达浦城仙阳,之后前往忠信,再进入浙江龙泉境内,他们在庆元山地区打了大大小小几十仗,建立了中共浙西南特委。而后,挺进师兵分两路,在浙西南、庆元山全面展开创建游击根据地的斗争。其中,在庆元山地区活动的挺进师第二纵队频频出击,狠狠打击了国民党保安团和反动地主武装,在毛洋等地建立农民武装和党的基层组织。

  红军主力长征后,挺进师在闽浙边界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领导农民分田分地,号召青年参军参战,挺进师力量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国民党当局十分恐慌,调集十几万部队,先后两次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庆元山军民患难与共,同仇敌忾,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其中,“南长湾大捷”值得一书。

  1936年5月,在建(阳)松(溪)政(和)地区活动的闽北红军三纵队听闻二纵队在龙(泉)浦(城)边界受挫的消息,遂到龙浦边界寻找二纵队失散的同志。两支队伍会合后在管厝庆元歪头山庙休息,发现国民党驻浮流的保安团一个中队和乡队兵170多人正向歪头山前进,二纵队派出八支队到歪头山庙下的南长湾埋伏。不久,东北向的青草洋也发现一支部队,经侦察员问询后得知,是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300多人前来寻找失散同志。两支红军队伍当即配合作战,不到半小时就打死敌人20多人,俘虏80余人,缴获枪支90多支。

  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红旗不倒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红军挺进师在庆元山地区紧紧依靠党组织和人民群众,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击退国民党军队两次“围剿”,胜利完成党中央赋予的任务。1938年3月,挺进师主力编入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留下张麒麟等一批骨干就地坚持革命斗争。

  此后,国民党顽固派势力卷土而来。中共党组织根据敌强我寡的实际,转变斗争策略,组织群众上山隐蔽,武工队则伺机出击,打击地方反动势力。

  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湖住溪党支部书记操正旺被捕后遭敌人严刑拷打,房子被烧,妻子和两个弟弟先后被杀,但他始终严守党的秘密,最后慷慨赴死。青草洋党支部书记刘功铭遭抓捕后,坚决不吐露游击队的秘密,被敌人用木槌活活打死。女共产党员陈奕兰被捕入狱,坐过老虎凳,被灌辣椒水,手掌还被凶残的敌人用铜钉钉在板壁上,但她宁死不屈,最后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第二野战军17军51师浩浩荡荡越过仙霞关,于5月12日晚抵达浦城城郊。5月13日凌晨,在浦城地下党组织、游击队和城工部的有力配合下,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浦城,庆元山也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