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明市科技局始终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科技创新全过程,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强化创新平台支撑,扩大跨区域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深度融合中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党建领航定向,筑牢融合发展“根与魂”。第一时间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推动“党旗红”与“科技蓝”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京闽、沪明科技合作等重点任务,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全局党员干部主动对标全会部署,高质量编制三明“十五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凝练重大项目与改革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同时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巩固作风建设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平台筑基赋能,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依托党建联建机制,三明市科技局着力打造多层次创新平台矩阵,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京闽合作标志性项目中关村科技园,通过党员包联企业制度,出台入园扶持、人才安居等政策,累计发放生活补助770余万元,提供288套人才公寓,吸引375家企业注册入驻,带动就业超5000人,累计实现产值34.5亿元。三明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接活动成功举办,同济大学、宁波大学等14家高校科研院所齐聚沙县,集中揭牌2家技术转移中心,22个合作项目签约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机总院海西分院通过复核,精导航空科技入驻园区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链,一批创新平台正成为科技赋能产业的核心载体。
协同聚智增效,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三明市科技局以党建为纽带,打破区域壁垒,构建跨区域、跨领域创新协作体系。京闽合作中,两地党组织牵线搭桥,北京市科委将三明纳入京外创新协作重点地区,给予专项资金扶持,90名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的党员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实施科技项目107个,推广新技术161项。沪明对口合作再结硕果,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三明分中心揭牌运营,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成果转化。石墨烯产业领域,党员专家牵头连续七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吸引220余个海内外团队参赛,8个优质项目落地,推动永安产业园产值年均增长超20%,成为“以赛引才、以赛兴业”的全国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