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提质增效 泉州加速入场
来源:泉州市科技局、侨乡科技报 时间:2024-05-28 17:19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已基本构建较为完善的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正全面进入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近日,在2024中关村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说。
  作为我国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能已进入重要发展节点。在福建省政府的重点推进下,泉州氢能产业发展也提上了议程。
  氢能发展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虽然我国氢能产业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但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线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单忠德坦言,“到底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发展的路径还有多种可能,产业生态还要进一步健全。”
  储运是氢能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关系氢能使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低碳、廉价、高纯氢气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指出,目前,国内和国际市场大规模制氢仍离不开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制氢比重高达62%,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尚未体现经济性。“同时,安全、高效储运是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储运环节价格过高、经济性差,如何提高这个环节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是影响氢能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制氢环节,近期优先采用工业副产氢,中远期采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陈学东建议,“在储运环节,近期仍以高压储氢为主,逐步发展业态储氢、固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等技术,并适度超前开展深冷-高压超临界储氢等前沿技术研究。”
  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明平文表示:“就氢能应用而言,我国大量氢能应用在车辆上,但实际上,绿氢产量抵不上车辆‘吃掉的’,因此还需要大力鼓励工业副产制氢等产氢方式。”
  氢能赛道福建加速入场
  近几年,随着多地开展氢能试点,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先行区。福建省也加快了氢能产业的发展步伐。福州市、厦门市分别于2021年8月、2022年3月被列入国家第一、二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福州市于2023年1月成立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创新联盟,聚集了产业链上中下游24家单位。厦门市金龙客车、金旅客车等企业具备国家燃料电池客车、货车整车生产资质,已实现公交客车、公路客车、轻中重卡全系列燃料电池整车产品的布局。
  2024年3月,福建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氢能产业发展,提出我省氢能产业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依托泉港、古雷、江阴等三大化工园区,将绿氢制取、氢能在化工领域规模化应用等作为主攻方向,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建设氢能示范工程,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开展就地高效利用,在园区内进行管道建设和资源支配,实现就地消纳,打造氢气化工先行区。
  目前,我省在氢气制备方面,已有嘉庚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以及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研发的制氢设备。
  在氢气储运方面,雪人股份突破液氢装备技术,已为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等机构提供了可用于氢气液化的超低温制冷压缩机组。福大紫金开发的高效低温低压合成氨技术已成功实现示范推广应用。
  泉港区布局氢能产业链
  泉州的泉港石化园区作为福建省政府氢能专题会议重点提及的三大重点园区,其副产氢资源丰富,园区拥有约17万吨/年的副产氢资源。工业副氢制氢成本普遍在13~22元/千克左右(低于电解水制氢34元/千克左右),氢源距厦门、福州等应用端均在150千米以内,价格优势明显。
  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泉港区编制《泉港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泉港拥有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固态储氢系统活化及应用、金宏气体岛电子材料等重点氢能产业项目。
  2022年,泉港区引进圣元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元环保”),设立有元氢能源研究院,规划投资建设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固态储氢系统活化及应用等项目,以固态储氢为主线,并围绕上游的绿氢制备、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下游的氢储能、加氢站、燃料电池动力用氢等展开,建设储氢材料、模块以及氢动力装备研发和制造项目,发展灰氢提纯、氢气储运、加氢服务,深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协同”。同时,依托原有凯美特气体、林德气体等行业龙头,对接洽谈久策气体、金宏气体等项目,引领氢能产业集聚发展。
  石化园区内,甲醇、烯烃、乙二醇、煤制油等化工产业需氢量巨大,辖区内拥有众多物流重卡、货运船舶、工程车辆,交通燃油氢动力系统替代需求量大,改氢市场规模庞大,可规划发展以物流重卡氢能源应用为试点的氢能源产供销产业链。圣元环保依托旗下有元氢能源研究院车船氢动力装备总成项目,与厦门金龙汽车、厦钨新能源、新日股份等企业达成整车开发的合作意向,为发展氢燃料汽车应用创造条件。
  以泉港石化园区为基点,泉港区将围绕自身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究院所,打造氢能“研、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打造氢能产业基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