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动员会精神及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泉州市科技局及时学习传达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研究专项活动,做到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为泉州高质量发展聚集强劲动能。
一、再学习,注重“学深悟透”。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抓全员教育,要求全局以科室为单位制定学习计划,采用自学+集中学、线上+线下等方式,坚持每月一主题、每季一研讨,重点聚焦开展“3+2”专题学习:“3”就是以党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为基本学习教材。“2”就是《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及各类科技政策业务知识。这是当前学习的首要任务、必学内容,并要及时将中央、省、市对科技工作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等纳入学习范围,确保学出使命担当、学出绝对忠诚、学出高强本领。
二、再调研,注重“求真务实”。把再调研的过程作为对接我省资源布局、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推进全局重点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突出“走四方”。一是往上走,认真研究国家、省级相关科技政策导向,聚焦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设时空科创基地”等创新战略布局,分析寻找该市的“契合点”,积极争取泉州有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盘子,争取国家和省资源向泉州布局倾斜。二是往外走,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对标苏州、青岛等GDP万亿元城市,全面查找不足,特别针对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高端创新资源匮乏、高层次人才短缺等差距和薄弱环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和下一步发展思路,找准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目前已初步梳理提出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速高企培育、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科技人才引培、加深科研平台建设等5个专项的追赶目标举措。三是走企业,建立市科技局挂钩联系基层工作制度,领导干部每人一揽子挂钩指导联系1-2个县(市、区)及20家企业,深入到企业中去,与企业家建立亲、清、新的朋友关系,摸清企业的精准需求,找准穴位把好脉,研究出台行之有效的科技政策,及时清理过时、不实用的政策条款。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专项任务,拟策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专项课题,对不同企业创新需求差异进行调研,为全市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可行参考。四是走平台,聚焦省委尹书记提出的建设“跨界平台、共享平台”指示要求,深入调研该市大院大所和科研平台建设情况,探索如何鼓励产业链相关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研发中心、联合攻关项目、共享科研成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传统产业提升”,从“科研平台+龙头企业”入手,探索研究完善化工、高性能陶瓷新材料、食品、纸质印刷、茶产业等5个领域创新联合体的构建思路。
三、再落实,注重“实干做成”。 紧扣泉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市科技局年度重点工作,着力通过开展“三化”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落成。一是目标项目化。聚焦“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紧抓科技创新主体和产业科技创新的结构性问题两个关键点,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潜力、统筹科创走廊、科创产业带布点落子,着力推动目标项目化、可量化,力争2020年及“十四五”期间全社会R&D经费增长20%以上,2021年新增300-500家国家高企,引进2-3家高水平创新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20项以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突破10亿元,实行3-5个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二是项目清单化。聚焦“全市R&D占GDP比重不高、创新主体要素不多、科技成果转化来源不够”等问题清单,着力将学习调研明确的工作思路转化为推动科研经费投入、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引、科技成果落地等专项工作清单,实化为促进R&D投入“持续提升”、高企群体“增量扩面”、科研平台“提质增效”、科技人才“抱团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5个攻坚行动清单,细化为启动市级科技创新劵、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构建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开展科技招商引智及成立高企及R﹠D经费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等工作举措清单。三是清单责任化。制定《泉州市科技局“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实施方案》,建立督查落实机制,系统梳理、细化分解专项活动内容,以定责任、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间的方式,制订作战图,挂图作战,配套建立挂钩联系、联络员、月协调、季总结等机制,实现人、事、责任逐个捆绑、逐个落实,确保专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