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5年度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省以33项立项、8556万元直接经费的成绩圆满收官。相较2024年度,立项数与经费实现50%增长;对比我省4500万元的出资经费,直接经费超出4056万元,成果显著。本次立项呈现“双向突破”的特点:一是我省发布的25条指南方向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吸引全国科研力量参与,获资助35项,其中省内单位牵头27项,占比77%;二是省内科研团队主动“走出去”,积极申报外省指南,斩获6项资助,为历年最佳成绩。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的创新平台,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采用地方“出题”、全国科研团队“答题”的创新模式,以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难题。“十四五”期间,我省依托该基金平台,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精心凝练指南方向,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帮助解决我省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和基础前沿问题,为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指南立项成效显著。五年间,我省围绕能源与化工、农业与生态、人口与健康等领域,共提出125条指南方向,累计获立项项目148项,直接资助经费超3.8亿元。在全国出资经费相同的省市中,我省的获立项数与资助经费均位居首位。
省内科研团队表现亮眼。在148个立项项目中,我省单位牵头的项目达111项,占比75%;同时,我省单位积极参与其他省指南申报,获立项15项。合计“十四五”期间我省单位共获批区域联合基金项目126项,获直接经费3.2亿余元、间接经费约3200万元,较我省总出资2.25亿元超出1.3亿余元。
人才产业双向赋能。依托联合基金平台,我省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与化工等优势与急需突破领域,培养了厦门大学周伟、福州大学陈惠鹏、华侨大学詹国武等一批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产出"动态聚焦"激光制造技术、“神经形态显示”技术、生物质模板集成催化剂创制等多项创新成果,对提升我省基础研究水平、打造战略科研团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