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义文委员:
《关于提升山海资源利用效率,拓展山海协作发展空间的提案》(第202510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科技厅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山海协作的战略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山区产业发展需求,在创新平台搭建、产学研合作、重点实验室共建及人才队伍培育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全力推动山海协作深化发展。
一是支持山海协同科研攻关。支持沿海市与山区市联合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等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山海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协同进行科研攻关,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力。例如,以南平邵武杜氏木业有限公司为挂榜方的“竹初加工及竹集成材智能化生产线关键设备研发”项目,由企业出题、高校和科研院所答题协同创新,吸引了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所联合揭榜。支持福州大学化学学院联合南平市福建华谊三爱富氟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报“电子级全氟聚醚的绿色合成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突破电子级全氟聚醚绿色合成的关键技术瓶颈,在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共同体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福建理工大学联合龙岩市等省内稀土行业优势单位承担的省高校产学合作项目,通过研发智能化开采、加工系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技术创新共同体建设。2024年,省科技厅重点支持立项福州、厦门、泉州与南平、三明、龙岩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开展科研攻关项目13个,资助经费2250万元,带动项目投资7975万元。
二是推动山海科创平台建设。强化中试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牵头研究制订并联合印发了《福建省中试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5-2028 年)》(闽科综〔2025〕3 号),支持沿海市与山区市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中试创新服务平台。引导沿海市与山区市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2024年三明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共建了“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重点实验室”,围绕山区资源环境特点,开展生态修复、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研究。目前,我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增至13个,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 个,为山海协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发挥福厦泉三市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2024年新立项支持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宁德市食品企业合作,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难题,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厦门大学材料学院与龙岩市新材料企业合作,开展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等,有力推动山区市融入福厦泉自创区建设,促进山区市与沿海市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成果在山海间转化应用。2025年,已征集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平台项目32项,目前正组织评审,将优先支持福厦泉自创区三片区与三明、龙岩、南平、宁德等山区市高新区开展协同创新平台项目建设。
四是增强山区科技人才队伍。支持山区市申报省“创业之星”“创新之星”等省级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技术型骨干。2024年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项目)中,有4个项目12名人才来自山区市;在省“创业之星”“创新之星”中,3名人选来自山区市。2024年,省科技厅选认620名科技人员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专项服务原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助力中小企业科研创新。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采取以下措施,持续推进山海协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支持沿海市与山区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等科技计划项目,优化申报流程,鼓励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经济数字化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技术创新共同体,以科技创新引领山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山海合作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支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创新活动,提升山区市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中试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产业中试创新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在山区市转化落地。
三是发挥自创区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福厦泉自创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山海经济发展,推动福厦泉三片区与山区市高新区开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科创飞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在山海间高效流动和共享。
四是优化科技人才服务。支持南平、三明、龙岩等山区市申报省“创业之星”“创新之星”、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等省级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建立科技特派员与山区企业、农户的精准对接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李志忠
联 系 人:王志锋
联系电话:0591-87869866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7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