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成生委员:
《关于加快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的提案》(第2025137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科技厅始终将国家高新区建设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从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产业培育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全力推动我省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引领作用。省科技厅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牵头制定《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闽政〔2021〕14号),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有机融入全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之中。同时,印发《福建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位奖励实施办法》(闽科规〔2022〕12号),对我省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年度评价排位上升予以奖励,激励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我省7个国家高新区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99.9亿元、营业收入11360.8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全省近76%。
二是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福厦泉自创区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福厦泉三片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共同开展协同创新项目。2024年支持福厦泉三片区及高新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共立项25个协同创新平台项目,每个项目为合作双方提供200万元资金支持。其中,福州片区有8项,涵盖功能性食品配料、儿童体姿态矫正功能性运动装备等领域;厦门片区有9项,涉及产气新材料、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项目;泉州片区有8项,包含轨道交通涂层材料关键技术、高性能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等研究方向。
三是夯实科技创新平台基础。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搭建高新区与高校、科研机构间的合作桥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组织高新区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平台项目,着力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提升我省高新区的核心创新能力。鼓励国家高新区探索建设共享实验室和中试平台,积极引导高新区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2024年底,全省依托国家高新区,已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8家、工程研究中心136家、重点实验室267家;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7家(含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0家。
四是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围绕高新区产业特色与资源禀赋,科学引导产业布局与发展。福州高新区重点布局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龙头企业入驻;厦门火炬高新区聚焦构建“3+N”产业发展体系,将电子信息产业、电力电器、新能源产业作为三大核心支柱,并大力发展新材料、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特色产业;泉州高新区推动传统纺织鞋服、机械装备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在福厦泉国家高新区的示范带动下,全省国家高新区已形成2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紧扣国家战略部署和我省科技创新发展大局,结合高新区目录修订进展,从新兴产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服务优化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我省国家高新区向国家一流高新区目标迈进。
一是扎实推进高新区目录修订后续工作。我省开发区新版目录修订方案,已经省政府审定,于2025年4月25日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我省7个国家高新区和4个省级高新区,已完成面积、区块及主导产业调整。我厅及时向国家工信部汇报我省国家高新区目录修订方案,并将继续做好后期沟通对接工作,确保目录修订工作顺利完成,推动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
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调整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使用,以福州国家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泉州国家高新区为依托,引导福厦泉三片区结合地方科技创新资源、产业基础等,分别遴选1至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集中投入资金(每个片区4000万元,分2年投入)支持,引领带动全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三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导向,支持国家高新区内科技龙头企业承担更多国家、省级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力争在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国家高新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作用,强化对创新平台长期稳定支持,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四是持续优化创新服务生态。根据国家工信部新出台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及时修订我省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推动原国家级孵化器平稳过渡到部级孵化器,鼓励现有孵化创新载体提档升级为部级孵化器。深化与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扩大“高新贷”“科技贷”产品覆盖面,为国家高新区等创新主体提供更优服务支撑。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李志忠
联 系 人:王志锋
联系电话:0591-87869866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7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