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青委员:
《关于在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帮扶 扩大中国影响力的提案》(第2025108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高度重视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交流,以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和科技援外培训等为抓手,助力东南亚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一是实施与东南亚国家科技合作项目。为进一步拓展与东南亚国家科技创新合作,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精致农业、海洋高新等领域,立项支持一批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科研单位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科研机构实施省级科技计划对外合作项目。如立项支持福建理工大学联合印度尼西亚PT. CANNET ELEKTRIK INDONESIA(印尼卡内特电气有限公司)在我省行业龙头企业中开展STS电能表电力载波远程集抄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适合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市场的STS电能表远程费控与载波集抄系统;立项支持华侨大学与马来西亚环绿综合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新型风电并网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构建,实现电网精准柔性调节,推动福建新能源产业提升和东南亚国家示范推广;2025年我厅在省科技计划对外合作项目中首次增设“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与东南亚国家高水平科技联合攻关、高标准科技人才培育、高层次国际科技交流,推动与东南亚各国科技人员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示范。
二是联合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海洋食品高值化加工、冷冻预制海洋食品标准化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导航制导测控及空间定位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核心技术需求,支持布局建成多家福建省“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技术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示范,为东南亚国家经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如支持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与印尼茂物农业大学、印尼IPMI国际商学院合作共建“福建省-印尼海洋食品联合研发中心”,集美大学与菲律宾东南饲料共建“福建省—东盟地区水产绿色养殖联合研发中心”,福建理工大学与马来亚大学、福建省福信富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国格乐大学联合共建“北斗开放实验室东南亚国际分实验室”。依托福建创新互联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福建中科城科技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创新合作服务平台,面向东南亚国家搭建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开展技术需求收集、技术对接、成果转化、技术标准合作、法律和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
三是开展与东南亚国家科技合作交流。支持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科研单位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如福建海洋研究所赴印度尼西亚开展“印尼新首都巴厘巴板湾海洋空间规划合作研究”项目实地调研、踏勘和交流研讨,深化与印尼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印尼茂物农业大学的科技合作交流,有效拓展双边海洋合作空间。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菌草技术合作,共同实施联合国菌草项目,开展菌草关键技术研发与技术培训,推进菌草技术在马来西亚的创新突破与广泛应用,成为东南亚国家农业发展和减贫工作的一项典范。
四是积极开展科技援外培训工作。围绕现代农业、海洋科技等领域开展一批科技援外培训项目,推动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推广和人才队伍培养。如支持福建海洋研究所举办“‘数字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研讨班”“马来西亚海洋空间规划与蓝色经济发展官员研修班”“印度洋地区国家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官员研修班”等多期科技援外培训项目,旨在推动我国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规划和蓝色经济发展等方面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有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多个东南亚国家学员参加研修交流活动。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和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精神,认真吸纳您的提案建议,围绕东南亚国家产业技术需求,积极推动我省企事业单位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交流,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强化与东南亚国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鼓励支持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研单位与东南亚国家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海洋高新等重要领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示范,促进东南亚国家科技和经济水平提升。
二是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科技合作交流。充分挖掘我省与东南亚国家相关高校院所现有合作基础,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与东南亚国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扩大科技合作网络,提升科技合作交流水平,推动我省与东南亚国家达成更多合作成果。
三是创新开展科技援外培训工作。继续支持福建海洋研究所围绕海洋经济开发与管理、海洋空间规划与蓝色经济发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题,充分发挥其在科技领域的专业优势,开展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外培训,拓展海洋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帮助受援国培养科技人才队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建设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汇聚省内优势科技成果资源,通过平台发布重点领域科技需求清单,精准对接东南亚国家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需求,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领导署名:李志忠
联 系 人:李海明
联系电话:0591-87882177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7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