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科研团队发现全新的鼻咽癌筛查和早诊标志物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3-09-04 11:20

  (福建日报9月2日06版 记者 李珂 通讯员 高凌) 厦门大学研究团队发现的全新鼻咽癌标志物P85-Ab,相比现有双抗体筛查方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提高鼻咽癌的早诊率,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早期治疗时间;团队还与万泰生物合作研制出了全球首个P85-Ab检测试剂。近日,该团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及东南亚的发病率最高。由于鼻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约8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需要联合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不但治疗周期长、费用高,而且副作用多、疗效差。

  早期鼻咽癌和中晚期鼻咽癌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有较大差异。早期鼻咽癌患者无需化疗,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且治疗周期短、副作用少、费用低,基本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通过筛查进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鼻咽癌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据介绍,研究发现,鼻咽癌与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在鼻咽癌流行区域,90%以上的鼻咽癌都能发现EB病毒的身影。这种病毒属于人类疱疹病毒的一种,可通过唾液传播。在中国,其感染率高达90%以上。

  此前,一般通过EB病毒双抗体(EBNA1-IgA+VCA-IgA)或连续两次DNA检测等进行鼻咽癌筛查。2011年,我国将基于EB病毒双抗体的鼻咽癌筛查方案纳入《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但是,通过双抗体方案检测为高危的人员不一定都是鼻咽癌患者,其最终确诊为鼻咽癌的比例仅4%~5%,这导致了95%以上的高危人员需要进行不必要的鼻咽镜检查。

  这不仅降低了筛查效率、增加了筛查成本,还给筛查阳性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时间长了,民众往往降低了参与筛查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最终导致双抗体筛查方案难以大规模推广。因此,亟需发现新的鼻咽癌筛查标志物,提升筛查效能。

  在此背景下,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对鼻咽癌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针对EB病毒的抗体谱进行系统性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鼻咽癌血清学标志物:针对BNLF2b基因编码的假定蛋白的总抗体(简称“P85-Ab”),并与万泰生物合作研制出了全球首个P85-Ab检测试剂。

  2020—2021年,厦大团队与广东中山市人民医院季明芳教授团队合作,在中山市开展了约2.5万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头对头比较了P85-Ab检测与传统的双抗体方案在鼻咽癌筛查中的效能。共确诊47例鼻咽癌(约500人中就有一人为鼻咽癌患者),其中38例为Ⅰ/Ⅱ期。

  夏宁邵团队介绍,与双抗体方案相比,P85-Ab检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早期鼻咽癌的灵敏度更高。在全部鼻咽癌中,P85-Ab与双抗体方案的检出率分别为97.9%和72.3%,其主要差异在于对早期鼻咽癌的灵敏度;二是特异性更高,阳性预测值相比双抗体筛查提高2倍以上,同时,在研究中也发现,P85-Ab筛查与双抗体筛查方案存在互补性。

  在P85-Ab阳性的基础上,如果进一步检测双抗体,双抗体中危或中高危者再进行鼻咽镜检查,能够将鼻咽癌筛查的阳性预测值提高到29.6%~44.6%,即每做2~3个鼻咽镜即可确诊1例鼻咽癌。这可显著提升鼻咽癌筛查的效率。同时,在不增加鼻咽镜检查数量的前提下,联合筛查的覆盖人员数量相比原来的双抗体筛查方案可提高6~11倍。

  夏宁邵团队表示,P85-Ab作为一种全新的鼻咽癌标志物,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更高,可显著提升鼻咽癌筛查的效能、成本效益和可接受度,有助于扩大鼻咽癌筛查的覆盖面,提升鼻咽癌早诊早治率,最终降低鼻咽癌患者的疾病负担。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支持,以及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药监局、福建省政府、厦门市政府长期给予的平台支持。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